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     

 

本文選取完璧歸趙、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三件具代表性的事件去

刻劃廉頗及藺相如兩人的形象。

 

. 簡介兩人的出身及地位:

廉頗: 為趙國的大將, 因伐齊國有功 , 被趙王封為上卿 ,以勇氣聞於諸侯。(身分尊貴)

藺相如:為趙國宦者令繆賢的舍人/食客。(身分卑微)

 

.完璧歸趙:

背景:

a.秦國向趙國提出用十五座城交換和氏璧的建議, 趙國君臣計議未

   定。因 趙王擔心答應秦國的要求就會被秦國欺騙 ; 但如果不答

   應,秦國就會入 侵趙國。

 同時又找不到適合的人選出使秦國。

 

b.繆賢推薦藺相如出使秦國。因為繆賢曾因犯過錯,打算逃離趙國

   投靠燕王,但藺相如極力勸阻,指出燕王肯與他相交,是因為他受趙

   王寵幸, 現在如帶 罪逃往燕國,燕王為了不想開罪趙國,一定不會

   收留他,反而會綑綁他回 趙。相如建議繆賢:袒露肩膊,伏在刑具

  上向趙王請罪。結果趙王也赦免他,所以他認為相如才智過人,能

  肩負重任。

 

c.藺相如向趙王分析形勢:

  1.秦國強大,不可以拒絕獻璧;

  2.秦用城換璧,如果不答應,理虧在趙國。

  3.假如趙送秦璧而秦不給城, 便是秦理虧。

  4.所以應該答應秦的要求, 讓秦負上理虧的責任。

 

經過:

 1.相如獻璧:秦王不在正臺接見藺相如,態度傲慢。接過璧玉後,

  傳給侍 從及美人觀賞,得意忘形,完全無意償城。
 

2.相如騙回璧玉:相如看出秦王無意償城,於是假稱璧玉上有瑕

  疵,取回璧玉,然後站在柱旁,憤怒地表示要與璧玉一起撞碎  

    上。

3.相如直斥秦王:相如指摘秦王沒有誠意償趙城邑,且在列觀接見

  使臣, 禮節亦甚為草率。故此相如要求秦王齋戒五日,設九賓

    之禮於廷表示誠意,然後才獻璧。

4.「完璧歸趙」:相如趁機派隨從換上平民服裝,帶同和氏璧從小路

  返回 趙國,達成「完璧歸趙」的任務。

 

5.相如再見秦王:舉行九賓之禮當日,相如嚴斥秦國歷來不守信

  用,因恐 怕被秦欺騙,已派人持璧回趙。他又建議秦先割十五

   給趙 , 趙必守信獻上璧玉 。秦王無奈,為了不想斷絕秦趙的

   友好關係,禮待相如後便送他回國。

 

結果:


1 秦不予趙城,趙亦不予秦璧。
2 相如因功被封為上大夫。

.澠池之會:

背景:

1.秦兩次攻趙,攻取石城,殺二萬人。
2.秦王恃勝約趙王在澠池相會。

 

經過:

1.會前計議:
  a.趙王畏懼秦王,本不欲赴約。
  b.廉頗、藺相如皆認為不赴會,即顯示趙國弱小且膽怯。

    決定由相如伴隨趙王赴約,廉頗送至邊境,約定大王三十日不

  還,便 改立太子為王,斷絕(秦以趙王要脅)的野心。趙王也答應

    廉頗的建議。
  

  c.廉頗在附近部署大量軍隊,使秦不敢妄動。

2.會中情形:
  a.秦王要求趙王鼓瑟,趙王彈奏一曲後,秦御史立即記錄:「

     年月日, 秦王與趙王會飲,令趙王鼓瑟。
 

 b.藺相如也不甘示弱,以死要脅秦王擊缶。秦王侍從欲殺相如,

    但都被 他瞪目斥退,秦王勉強敲了一下盆缶。相如即召趙國御

   史寫上「某年 月日,秦王為趙王擊缶。

  c.秦群臣要求趙國以十五城為秦王作贈禮。藺相如作出即時的反

     應,請 秦國以首都咸陽作為趙王的贈禮。雙方針鋒相對。

3.結果:
  秦王在宴會後始終不能佔趙國上風,未能加勝於趙。趙國保存了

  國家的 體面,在外交上秦趙兩國保持了均勢。

 

.負荊請罪:

背景:
1.相如受封:相如在澠池之會中表現出色,功勞很大,歸國後,

   被趙王封 為上卿,地位在廉頗之上。


2.廉頗不滿:廉頗認為自己有攻取城池血戰敵人的大功,而藺相

   如只是憑 著說話的本領,地位竟在他之上。況且他認為相如出

  身卑微, 不甘心屈居其下,故此揚言每次遇見相如,必定羞辱

   他。

經過:

1.相如每逢上朝,總推託稱病,避免與廉頗爭列。


2.在路上遠望到廉頗也把車子調轉方向,避免與他碰面。

3.相如的舍人以相如的退避而感到羞恥,向他請辭。

 

4.相如解釋他並非畏懼廉頗,而是認為強秦之所以不敢出兵攻

   趙,只因為 趙國有廉頗與他(藺相如)兩人存在。今若兩虎相

  鬥,必有一傷,對趙 國是極為不利的,他個人具有先國家之急而

    後私讎的用心。

 

5.廉頗知道真相後,向藺相如負荊請罪,表明自己乃鄙賤之人,

   不知相如 如此寬宏大量。

結果:

兩人成為刎頸之交

回到中四課文區域